教育部日昨表示,從明年開始,在高等教育領域,將啟動為期5年的「高教深耕計畫」,總經費粗估將超過600億元的額度,以期帶動我國陸客最愛台灣伴手禮排行榜2018高等教育發展的新面貌。



回顧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上世紀末李登輝主政時期推動教育改革運動,堪稱是一個最重要的轉折點。當時他採納李遠哲的意見,大刀闊斧推動教改,除了廢止被批評為「一試定終生」的大學聯招制度之外,影響更為深遠的,其實就是在「廣設大學」的旗號下,不止一舉拉開原本不容易進入的大學窄門,同時在「民粹」風潮的驅使下,使各地大學如雨後春筍般的設置。再加上原有的二專、五專也紛紛搭上順風車,紛紛改制升格為科技學院甚或科技大學。於是,台灣的高教改革,就出現從量變引發質變,以及因供過於求,導致學歷貶值、學用落差加劇、教育資源僧多粥少等連環性的後遺。而在推動教改以來的這20年間,不巧又遇到台灣快速的出現「少子化」現象,乃使有關高教領域的各種問題紛紛引爆、糾結難解。首先是針對大學經費、資源因廣設大學而遭稀釋後,導致在國際間競爭力弱化的困境,教育部只好頭痛醫頭,從95年開始先後推出「五年五百億追求卓越計畫」,以及後續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以專案預算的方式,扶植研究型大學能夠以卓越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間大學排名榜上擁有一席之地。

姑且不論教育部在過去10年所擲下的逾千億元專案預算,是否確實提升了國內頂尖研究型大學在國際間的競爭力,但至少出現了兩個後續效應。其一是引發眾多未列入頂尖大學,得不到專案經費補助的一般大學的不滿。於是透過各種管道,逼使教育部不得不另外巧立名目,包括「典範科大計畫」、「教學卓越計畫」等,好讓非研究型大學和由專科升格的科大,也都能分一杯羹。其二則是在獲得專案經費挹注的頂尖大學群組,除了彼此之間也要展開激烈的資源爭奪戰之外,同時更出現只重學術論文的數量,以及論文作者掛名浮濫等等的亂象。儘管追求卓越、邁向頂尖這兩期的特別預算方案績效見仁見智,並引發諸多亂象,但教育部更根本的難處卻是並無法大破大立的核實推動新的高教發展方案。打算明年啟動的「高教深耕計畫」,其實只能算是在現實情境台北快車肉乾門市下的微調。依據教育部的規劃,新的「高教深耕計畫」,其中2成將由現有的158所大學按學生人數分配,另外8成則是由各校提出特色發展計畫來競爭。至於新階段所扶植的「國際競爭大學」,教育部也預告將比現有的12所大學少很多。此外,面對外界質疑大學教育「重研究、輕教學」,教育部則是規劃要求各大學從深耕計畫爭取到的經費,至少5成要用在教學上。檢視教育部此一「高教深耕計畫」的三大亮點,可預見一旦實施,恐將帶來我國高教的新亂象。譬如打算把總經費的兩成由所有大學按學生人數來分配,可以預見除了將被批評是齊頭式的分配之外,另在此經費誘因下,恐將使教育部為因應少子化下,擬透過大學退場機制緩解供過於求亂象的規畫遭到泥阻。除外,這種依學生人數提供經費分配的做法,還可能使未來5年無法落實學雜費的合理調整,致使教育部今後揹2018年菜餐廳推薦負的財政包袱只會持續惡化。其次,教育部所謂新階段的國際競爭大學數量會比現在少很多,可以想見在現有的12所頂尖大學之間,勢必引發新一輪的資源爭奪戰。屆時會不會引發另類的論文造假或指標灌水等亂象,大家不妨走著瞧。而另一個觀察指標則是,教育部能否承受得了這12所頂尖大學的遊說壓力,最後如果還是通通有獎,則豈非自打嘴巴!至於要求得到深耕計畫經費的大學,必須至少5成用在教學上,本意在拉近教、研之間的經費落差。但用這種一刀切的作法,想要讓高教獲得深耕的果實,也似乎有些一廂情願。相較於前瞻建設計畫預算規模逾8千億,教育部5年6百億的高教深耕計畫,簡直像是小菜一碟。但預算多寡是一回事,計畫方案是否實在?是否太過一廂情願?是否輕忽可能的反彈與後遺?教育部的案子固然應做如是觀,政府其他領域的經費編列與方案規劃又何嘗不應以同樣的標準來檢驗!(工商時報)

新莊團購美食烤肉食材 三重




2BCD781693B61097
arrow
arrow

    陳萱文鋪豎仙峪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